搜尋

智財新訊

專利
回列表

台灣發展自有品牌之路,專利佈局需更有國際觀

2013/8/21

 國際專利戰頻傳,台灣有意發展全球性自有品牌的廠商,屢屢成為國際大廠鎖定的對象,且多吃悶虧,世博顧問集團執行長周延鵬(附圖)直言,台灣每年公部門投入5千億元的研發經費,公民營企業花費在專利相關的權利金、申請費及損害賠償,也高達2千億元,每年卻僅收到40-50億元的專利金,關鍵就在於方法及工具不對。如果台灣要發展自有品牌之路,專利佈局需更有國際觀。

專利訴訟是國際大廠間慣用的商業手段之一,有效的專利除可向使用該專利者收取授權費外,也可用來穩固自身的市場。台廠過去被國際大廠控告專利侵權的個案不少,近年蘋果與Htc、三星的專利戰打得火熱,更成為產品市占消長的關鍵因素之一,而此次雃博(4106)ResMed的專利攻防,算是國內醫材廠的首例。

從鴻海(2317)時期就鑽研國際專利佈局的周延鵬,目前已是國內在專利訴訟上的指標人物之一,他直言,台灣公部門每年花費5千億元的研究經費,且公、民營企業每年付出1,500億元的權利金,並花費200億元申請專利,還付出300億元的專利損害賠償,但每年收取的專利授權金卻僅40-50億元,投入與收回的懸殊比例,關鍵在於工具及方法不對。

 

周延鵬表示,台灣在專利的檢索上,所採取的是關鍵字與專利分類,而不是從產業結構、技術、產品及功效等分類,造成台灣所謂的專利地圖根本不可靠;且台廠對於專利多傾向事後補救,而非事前布局,過去歷經幾十年IT產業的慘痛經驗,學到的教訓卻十分有限。

 

周延鵬說,國際政府協助企業的專利佈局是有系統性的,以日本來說,就成立財團法人「知的研究所」,提供企業跨國間的IP Bank查詢;韓國由政府及大企業出資成立的「WIPS(Worldwide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arch) ,也提供企業全球專利的檢索,三星在發展初期,甚至直接聘請美國專利局幾百位員工,手筆之大也是台資企業難以比擬。

 

他認為,美國AIA(美國發明法案)的新制,相對有利新產業、新產品及新技術的專利訴訟,且讓廠商的專利佈局可從過去的事後知道,轉變為可以事先預警,以求可用更高準度及低成本的方式,拆除既有廠商或專利地痞的專利地雷。

 

周延鵬也說,過去台灣生醫產業在前國家衛生院院長吳成文時代,佈下了很多的專利基礎,也希望台灣的發展自有品牌及生醫產業之際,不要再重蹈先前IT產業的覆轍,政府在協助企業的國際專利佈局上,能更具國際觀。

精實新聞 2013-08-20 17:45:32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