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覺得食品業只要保護好吃的配方嗎?
食品業只要產品裝飾圖案好看而已嗎?
食品業只是包裝設計吸引眼球就好嗎?
你以為食品不能申請專利?其實是可以的!
在食品業,專利與智慧財產權(IP)的誤區相當常見,這可能導致企業在研發、保護或市場策略上出現錯誤。以下是10個常見的誤區:
1. 食品本身不可專利
許多人以為食品不能申請專利,實際上,特定的食品外觀、結構、加工方法、新型食品成分的應用等均可申請專利。
2. 公開銷售的食品仍可申請專利
若食品產品已公開銷售或發表,通常會失去專利的新穎性,導致無法獲得專利保護(部分國家有例外,如美國的1年寬限期)。但是如果市場上該食品的外觀具有商標識別性,建議可以申請商標保護。
3. 食品專利範圍可涵蓋所有競爭者
食品專利不容易做到完全壟斷市場,特別是只有申請一個或一種智慧財產權,因為競爭對手仍然可以進行修改,例如變更配方比例、外觀變化,或加工方式改變進行迴避設計。因此需要根據你的具體個案情形由專人通盤規劃,包括專利、商標及著作權的全面性布局。
4. 商標可以保護食品的配方或技術
商標只能保護品牌名稱、標誌或包裝設計,產品外觀的商標保護難度較高,在個案符合法律要件才會核准註冊,但可以確定的是,商標不能保護食品的配方、製作方法或技術,這些應該透過專利或商業機密來保護。
5. 食品專利和商業機密是互斥的
企業可以同時利用專利和商業機密來保護產品,例如:核心技術可保持為商業機密,而部分、同業競爭者容易還原的技術則申請專利,以獲得更全面的保護。
6. 繞過食品業的專利很容易
食品專利通常涵蓋特定的成分範圍和功能效果,單純更改比例未必能成功規避侵權,特別是有全面思考過的多件專利佈局,具體個案仍需詳細專利分析。
7. 專利審查過程中競爭對手不會得知技術細節
除非專利申請有特殊保密要求(如臨時申請或專利未公開),否則專利內容會公開,競爭對手可透過專利資料獲取技術細節。
8. 只在本國申請專利即可保護全球市場
專利具有地域性,若只在本國申請,則無法防止他人在其他國家使用該技術,因此企業應考慮PCT國際專利申請或在主要市場國家申請專利。
9. 取得專利後即可透過起訴侵權者立即獲取利益
取得專利只是第一步,若要成功主張對方侵權,還需要證明對方實施的產品落入專利範圍,並通過法律程序來維護權利。
10. 專利到期後仍享有法律保護
食品專利根據專利類型的不同,有效期為10-20年不等,且維持專利需要每年繳交專利年費。專用期過後,任何人皆可自由使用該公開技術,因此企業應提早布局,透過改進技術、更新專利或建立品牌價值來維持競爭力。
如果你的企業涉及食品專利,可以進一步分析如何結合專利、商標著作權及營業機密,制定最佳的智慧財產權保護策略!
【冠中專業部】帶領大家深入了解食品產業的各種專利佈局可能性,以及其他食品業者是如何建立全面的專利保護網。
食品專利這樣做,讓你的產品獲得最佳保護!👉 https://www.king-craft.com.tw/news_detail2.asp?spage=1&nid=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