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智財新訊

專利
回列表

運用專利組合化解海外侵權風險

2014/5/30

       隨著中美貿易不斷發展,中美之間智慧財產權方面的糾紛也日趨增多。有資料表明,中國專利申請量排名前列的中興公司近年來受美國“337調查”多達6起,中國已經成了美國“337調查”的主要對象國和最大受害國。
       為什麼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在美國遭遇337調查?中國企業“走出去”特別是進入美國市場還要做好哪些準備?4月26日,第14個世界智慧財產權日之際,記者專訪了美國諾瓦克•德魯斯•康諾利•博韋和奎格律師事務所(NDQ)的執行合夥人兼首席執行官葛列格里•諾瓦克。
構建專利組合
       “中國企業在美國屢屢成為‘被告’,是因為中國企業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方面做得非常成功。”諾瓦克表示,在積極拓展市場之餘,中國企業還應構建專利組合,建立起全球智慧財產權體系。
       事實上,中國發明專利申請量已連續3年居世界首位,中國企業在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專利數量也迅速增長。但在諾瓦克看來,一個成熟的公司專利組合應該具有3個作用:作為公司收益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專利可以作為傳統業務外的利潤中心)、作為公司的流動資產(增加專利的流動性可以保護股東價值)、保護產品或市場(防禦性策略)。然而,目前中國進軍海外的企業普遍只是出於第三個作用或者出現了智慧財產權糾紛才開始重視提交專利申請,沒有做到未雨綢繆,知己知彼。 
       正是因為缺乏整體部署,諾瓦克認為,中國企業的專利工作在細節方面還存在漏洞。比如在提交專利申請前,發明人發表了相關論文或許諾將發明進行出售,使公司失去寶貴的專利權;有的公司使用不當的詞語限制了專利權利要求的範圍,或在專利申請過程中非故意的不當行為導致專利不可執行。此外,在國外申請專利時翻譯出現紕漏等也會對專利權人的專利保護範圍造成嚴重影響。
提升運用能力
       諾瓦克認為,對於進軍海外市場的企業而言,構建專利組合是第一步,提升智慧財產權運用能力是第二步。
       “在管理專利的時候,不能純粹地只是用一種法律的角度去管理,而是要用一種經營生意的眼光與遠見來管理專利組合。”諾瓦克解釋說,每一個企業進入美國市場之前,要熟悉自己的專利組合與海外競爭者對手相比,優勢何在,劣勢何在?在哪些方面會遇到侵權風險,應該如何防禦?在哪些方面可以利用自己的優勢,化被動為主動?
      他強調,在美國,一旦遇到法律訴訟,不能一味躲避,以中國人傳統的心態“息事寧人”來應對。尤其像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發起的“337調查”,週期短程式快,要求很高的應訴能力。中國企業很多時候敗訴,可能並不是涉案產品或專利真正侵權了,而只是應訴程式或時間上出了問題。“應訴中,中國企業要利用自己的專利組合,適當地反擊,而不僅僅是被動地聽審,才能在未來妥善解決越來越多的智慧財產權訴訟。”他表示。
       “智慧財產權應成為中國企業海外騰飛的下一個發力點。”諾瓦克表示,NDQ曾為多家中國企業在美業務提供法律服務,他對中國企業及其文化也有較好的瞭解。他認為,中國企業進入美國市場時間普遍較短,雖然中國企業表現出很好的開拓性,但是在適應美國文化、進行全球運營、及時解決法律問題方面還很欠缺。他建議,中國企業進入美國市場之前,一方面要繼續加大自主創新力度,擁有智慧財產權;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專業的法律服務機構,積極瞭解和適應美國的法律文化,儘快融入美國市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