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智財新訊

商標
回列表

商標申請攀新高 智慧局5月推省錢省時「快軌機制」

2020/4/1

隨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抬頭,去年我國商標註冊申請量創19年新高,經濟部智慧局引進商標「快軌機制」,符合電子申請、線上繳費等五大條件,即可以快軌案審核,可較過去快2個月進入審核,縮短等待時間,而快軌機制因符合規費減免,估計能省2成費用。

根據智慧局統計,去年商標申請件數達8.6萬件是2001年以來新高,造成人力負擔,一般商標申請到審核平均需要5至5.5個月,時程會影響業者進入市場布局,如果符合快軌案就能提早1.5至2個月進入審案。

而成為快軌案要符合電子申請、線上繳費、平面商標、有代理人需附委任狀,和全為電子申請系統參考名稱等五大條件。

智慧局商標組副組長張慧瑛解釋,快軌案將從五月起試行三個月,新案中有99.5%以上為平面商標,且通常案情較單純,因而優先採用。另外商標申請要按商品與服務性質分類,常有申請者自訂名稱,需再花人力加以識別,因此快軌案的五大門檻均是加快前端流程,避免漏件補案或要人力判斷而拖延審查速度。

張慧瑛也提到,目前商標的電子申請率已達80%,智慧局先前為鼓勵使用,以電子申請每類規費可減300元,而申請名稱符合智慧局的參考名稱還能再減300元,等於每類規費3000元現省600元,省下兩成費用。

但要留意的是,商標申請是「先申請先註冊」為原則,雖然快軌案可比一般案件還快進入審查階段,若是申請相同商標,最後仍以申請日期較早為依據。而符合「快軌機制」的商標申請案,一個月後商標檢索系統也會特別註記和一般案區別。

智慧局也說明,目前歐盟與日本均有快軌機制,以歐盟為例,取得商標註冊公告時間是一般案件的一半,2018年也已有超過38%的新申請案符合快速審查機制;張慧瑛說,我國試行三個月後,會視國內實際運行情況保留調整空間。自由時報〔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