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智財新訊

專利
回列表

發改委 高通60.88億元反壟斷罰款已全部到賬

2015/2/17

2015-2-16,來源:央視財經 
  發改委確認,晶片巨頭高通公司的60.88億元罰款已到賬。因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限制競爭等壟斷行為,發改委對美國高通公司開出巨額罰單。按照規定,從開出罰單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高通必須將罰款上交中央財政的指定帳戶。國家發展改革委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昨天,對高通公司的罰款共60.88億人民幣已經全額到賬。
  目前,韓國和美國也相繼開始對高通實行反壟斷調查。歷史上,高通曾在2009年因不公平商業行為,被韓國罰款約2億美元。
  此前消息:
  2013年11月25日,高通公司發表聲明稱,發改委已經啟動了對公司的反壟斷調查。經歷十幾個月的調查,2015年2月10日,高通宣佈,已同意向中國發改委支付60.88億元(約合9.75億美元)罰款,了結為期14個月的反壟斷調查。這一罰款數額,創造了中國反壟斷調查的歷史之最。
  高通聲明稱,不會挑戰這一決定,不會進一步上訴。高通宣佈對其專利授權方式進行更改,對中國廠商不捆綁專利授權、不強制交叉授權,還承諾降低在中國的專利使用費率。
  罰款創歷史之最:但對高通影響有限
  2013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加大了對反壟斷案的調查力度,包括賓士等車企,微軟、高通等高科技企業都在調查範圍之內。2014年8月,發改委對日本汽車零部件企業合計罰款12.35億元,創造了2008年反壟斷法實施以來的最大罰款紀錄。而此次高通反壟斷案以60.88億元的罰款結案,則再次刷新了這一紀錄,創反壟斷罰款的歷史之最。
  事實上,60.88億元(約合9.75億美元)罰款對高通的短期業績雖有影響,但從長期來看,對財大氣粗的高通來說,影響有限。根據最新財報顯示,高通目前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高達316億美元,接近10億美元的罰款,對於高通而言不會產生太大壓力。
  在業績方面,影響也有限,甚至帶來了利好。高通今天上調今年營業收入的業績預期,在截至2015年9月27日的財年,高通將收入的業績預期調整為263億美元至280億美元,此前預期為260億美元至280億美元。在利潤方面,則下調了預期: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高通預計本財年利潤為每股攤薄收益在3.56美元至3.76美元(計入了發改委9.75億美元的罰款,合每股0.58美元),此前預期為4.04美元至4.34美元。分析會發現,事實上利潤的影響主要來源於罰款,而非經營性的利潤下降。如若將發改委罰款排除在外,利潤預期也是上漲的。
  在股市方面,結束長達一年懸而未定的反壟斷調查,則為高通在華發展帶來了確定性。確定性帶來了股價的利好。在公告結果剛剛發出的週一盤後交易時段,高通股價大幅上漲了2.98%,股價顯示為69.11美元。
  儘管在以當前財年算的中短期影響有限,但這一反壟斷案結果對於高通的長期發展帶來不少的影響,甚至會終結高通近年來在華高速發展的情況。一方面,反壟斷結果中涉及的專利授權模式的修改,將影響高通的利潤率。另外一方面,在市場競爭層面,來自中國臺灣的聯發科正在對高通發出越來越多的挑戰。2014年,聯發科全年出貨4G晶片3000萬顆,而在不久之前,聯發科發佈了包含CDMA制式在內的全網通Soc晶片,使得聯發科成為繼高通之後,業界第二家能夠提供全網通4G晶片的企業。
  根據高通最新的財報顯示,在營收上晶片銷售貢獻了74%,但是在稅前利潤中,專利授權費占到了58%。而統計顯示,來自中國的營收佔據了一半左右。
  也就是說,高通專利授權在利潤中的高份額和中國市場的高份額決定了,這次反壟斷案的結果最大的影響來源於“專利授權模式改變”的影響。
  核心整改措施:不捆綁不強制反向授權整機收費打折
  針對專利授權,高通將作出幾項重要的整改措施。高通在公告中稱:“高通將提供一份清單,單獨向中國企業授權3G、4G必要專利,並與其它專利授權分開進行(即專利授權不捆綁)。作為授權談判的一部分,如果高通尋求從中國專利持有方獲得反向授權,高通將會與專利持有方進行真誠地談判,提供合理對價。”
  在以往,業界廠商需要高通的3G、4G的必要專利,高通並不會單獨授權,而是提供一攬子專利授權。這就是所謂的“專利捆綁授權”,即在廠商不得不購買高通3G、4G必要專利的情況下,廠商“被迫”購買一攬子專利授權,而購買的授權中包括廠商並不需要的專利授權。在另外一方面,在以往,高通還會在談判中強制廠商進行“專利反向授權”,即將廠商自有專利授權給高通。
  也就是說,如上提到的被業界抱怨較多的“專利捆綁授權、強制反向授權”將發生改變。這成為此次改變的核心。
  而另外一個方面,按照整機收費的授權原則沒有改變,但整機收費的基準將打折,按照終端設備淨售價的65%為收費基準。高通公告稱,按照這一收費基準,高通將對3G設備(包含多模3G/4G設備)收取5%、對不執行CDMA或WCDMA網路通訊協定的4G設備(包含3模LTE-TDD設備)收取3.5%的專利費。
  按照這一整改措施粗略計算,65%收費基準的下降,大概會給手機等終端企業節省35%的專利費支出。根據路透社的統計,整改措施將使高通的專利授權費下降33%。要知道,在過去五年時間裡,高通累計專利授權費收入高達300億美元。三分之一的下降幅度,將給高通的長期業績發展帶來影響。
  對中國手機業影響:小米等企業受衝擊最大
  同時,這一整改措施將給中國手機產業帶來深遠影響。因為中國各家手機廠商的專利擁有數量不同,甚至差距巨大,高通“不捆綁、不強制交叉授權”措施將改變中國手機產業的競爭格局。
  如上提及的“交叉授權協議”,在以往只要使用高通晶片的手機公司,必須將所持專利授權給高通,並且不得以此專利向高通的任何客戶徵收專利費。即使一些手機廠商使用了別家廠商的專利,只要採購了高通公司的晶片,就不用擔心其它廠商的專利授權和收費問題。這等於給一些缺少專利的手機廠商帶了一頂“保護傘”,以至於放縱這些手機廠商在產品的研發過程中,並不在專利問題上作出相應的規避。
  在以往,這頂“保護傘”因為高通的政策原因,大家是都有的。這給小米等專利缺乏新興手機廠商帶來了好處。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11月,華為獲得的專利授權量近3萬件。截至2013年底,中興通訊在全球專利擁有量超過5.2萬件,累計專利授權量已超過1.6萬件。在這個數字上,小米發明授權僅有10項,OPPO有103項。
  而如今,因為高通“強制交叉授權”策略的改變,使得廠商之間有了選擇。華為、中興等廠商,預計將不會簽署交叉授權協定,從而節省專利費支出。而小米等新興廠商,要麼選擇“不交叉授權”面臨其他廠商的專利收費訴求,要麼繼續選擇跟高通簽訂“交叉授權”協議。
  也就是說,無論小米簽不簽高通的“交叉授權協議”,小米都要比華為、中興多支出專利費。差別只不過是這專利費是交給高通,還是交給其它手機廠商。而近期,小米在印度收到愛立信的專利訴訟,則更加凸顯了專利問題的緊迫性。
  那麼,專利將成為中國手機行業競爭的關鍵因素,從而影響手機的成本結構。有分析人士指出,小米的成本優勢有相當一部分來源於專利費支出少。而當專利支出成為必不可少的支出時,在相同配置和成本結構下,小米支出的專利費比華為多,那麼小米的成本優勢將大打折扣,從而給小米商業模式帶來衝擊。
  2015年,隨著手機業競爭的進一步加劇,行業的洗牌大戲將發生,高通反壟斷案無意揭開了第一幕的高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