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智財新訊

專利
回列表

調整專利訴訟思維推進市場行銷策略

2014/10/20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展,企業越來越深入地融入到世界經濟和技術發展之中,越來越多的中國資本走出去,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越來越多的中國產品走出去。這就不可避免帶來了大量的海外專利訴訟。大量的海外訴訟,給這些“走出去”的排頭兵們,造成了極大的困擾、財務壓力甚至於市場的毀滅性打擊。
  隨著海外訴訟的增多,國內企業實質參與的訴訟案件經驗積累,以及海外訴訟律師到中國進行知識的宣傳和普及,中國企業開始慢慢有了應對訴訟的能力,也取得了一些勝利。然而,以筆者親歷和觀察來看,雖然應對能力和專業水準有了比較大的改善,但我國的企業還是過度地依賴于海外律師,企業內部對於訴訟的全過程和訴訟的整體性策略沒有把握,這樣,不僅訴訟成本始終高居不下,經營決策者更難以掌控最有利資訊以及在最合適的時機做出最合適的決定,更不用說企業通過訴訟來主動推進市場行銷策略。
  如筆者曾經服務的富士康公司,其在美國訴訟成本中的律師費每年控制在50萬美元左右(而一般的企業,其美國訴訟成本中的律師費每年在200萬美元以上),且富士康公司的官司也是越打越大,其很多訴訟對手敗了官司乃至在產業上失敗甚至從市場上消失;又如蘋果公司和三星公司的世紀專利大戰,表面上蘋果公司獲得了最終的訴訟勝利和一定金額賠償,但是三星公司利用其強大的專利佈局、專利漏洞的深入分析和掌握、同步的產品和市場策略等,實現了在市場佔有率和營業利潤的全面勝利。
  筆者認為,專利訴訟不僅僅是單個訴訟,更是產業競爭者在市場上參與全面競爭的一個策略性工具。面對海外訴訟,企業不應該過度依賴于海外訴訟律師,而是要建立起從決策層到執行層,從IPR到研發、製造、採購、行銷、資訊網路、財務會計等業務的全方位團隊,進行海外訴訟的自我管理。這個管理,是要定戰略、用措施、管資源、控進度;要厘清訴訟動機與目的:如掌握原告主事者的經歷背景與性格、原告行銷智慧財產權商品手段等,又如掌握被告是為了迫使被告下游客戶停止下單或是轉單、還是阻斷被告產品進入美國市場、亦或是藉訴訟消耗被告公司之資源、利用搜證程式取得被告資訊,還是為了鞏固原告的客戶市場、訂單及營收;同時,還需要通過內部的專業分析即時掌握與管理訴訟的各個風險事項,如:檢索涉案專利的現有技術和相關技術、涉案專利在先發生過的訴訟/許可等、分析涉案專利的有效性、涉案產品以及其他產品是否侵權的事實掌握、調研最新訴訟流程和類似案件判罰在先案例、原告的產品和市場訊息、分析反訴訟的可能性、其他支持性政策、同行的情況、內部研發的情況、可以遞交的證據等,以界定涉案的產品範圍,形成應訴期間的各類商業決策,包括產品處理、產品驗證、產銷調整、採購調整以及和解許可等,並最終形成整體性的訴訟決策。
  打個比方,整個海外訴訟就如電影製作,即是由企業自行進行編劇、導演、製作,而聘請專業律師即好的演員將故事進行演繹的最佳詮釋。在專業判斷上、法庭上、訴訟程式周旋上、搜證過程及遞交證據等,圍繞實現企業商業目標而實施訴訟策略。並且,隨著律師台前表演的不斷推進和表演周邊環境的改變與事實掌握的改變,企業導演可以相應隨時進行變更調整,風險可預知、可控制、可調整。
作者:何青瓦,2014-09-26 ,摘自:智慧財產權報 
TOP